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43|回复: 49

MCE 驱动电路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6 10:3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x
    现在发现大多数的MCE手电还是采用了4核并联的接法,电路一般是用单锂的8X7135并联,或是2锂电的降压电路。我觉得这样电路非常不理想,并且也已经有筒友的MCE其中有的核心已坏。众所周知二极管是电流型器件,两端电压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导致电流的急剧上升或是下降,并且就算是同期生产的二极管也不能保证完全一样,所以在二极管并联使用情况下要在每个二极管上串一个小电阻,来均衡电流,实际电路设计中有时会利用走线的电阻来充当分流电阻。发光二极管也是如此,就拿MCE来说,厂家都不敢保证自己封装到一起的4个核心的VF会完全一致,如果当4个核心直接并联使用时,VF最低的那个核心通过的电流是最大的,VF最高的核心通过的电流是最小的。如果总电流是2.8A,这样有可能4个核心里面,最高的一个可能有1.2A,最小的一个可能就只有0.5A。抛开效率不说,电流最大的核心可能是最容易坏的。
    所以MCE最好是4核串联使用,但也有一个问题,如果4核串联使用,就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就要用到升压电路,而升压的电路的效率又较低,特别是单锂供电时,双锂供电稍微会好点。不过可靠性,和发热量等问题还是不理想。
    说回8X7135电路,可靠又适合单锂的电路,效率也过得去,算起来每个核心是两个7135,700MA左右的电流,但都是把8个直接并联使用。为什么不把4个核心分开供电呢,MCE有4组引线,具备这样的条件,每两个7135并联为一组单独驱动一个核心,这样的话,每个核心都是标准的700MA了,并且一共需要5条引线就可以。只是比原来多接3条线,如果手电空间小,完全可以用漆包线。我给这个方式起一个名字叫:4路分流,现阶段来说应该是单锂驱动MCE的电路中比较理想的了。通用于D锂或是18650X3并联等。

    希望能给一些厂家或是商家有所启示,做出筒友喜欢的MCE手电。如果有商家采用,请付创意费:手电一支。哈哈。。。。
    回复 dsu_marcocopyright:copyright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有人想到了,可没见这么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独连接早就有人做了。只是稍复杂而已。

    多谢楼主写这么多字。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4-24 21:5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2009真是个热心人啊~
    顶l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10-20 14: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5根线和2根线并不是多3根线这么简单
    而是多了1.5倍的线。。。。

    大口径筒子里确实可以普及5线,小筒子却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2 20: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2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想到了,但接線是一個大問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不错,大电筒可以搞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2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一直以为8x7135就是两个7135给一个核心供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28 00:09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4-12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LS很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5-30 18: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锂电的确这样独立驱动会更好一些.DIY版块也早有了这样的DIY.

    限于焊接及布线等原因.成品筒较少采用这种做法.

    由于LED功率较大原因,单锂供MCE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方案.个人还是推崇4锂驱动一粒MCE串联.效率及续航可以得到一个均衡的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6 10:3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不是小直,我觉得这种4路分流的做法是可行的,并且也是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时间使用,MCE的某一个核心不会提前衰老。引线完全可以用0.3mm的漆包线就够了,够细,并且有130度以上的耐温。
    小直无所谓了,本来就不能长时间使用的东西,短时的电流不平衡,也不会马上就损坏MCE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写这么多字。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没经过实测却喜欢瞎YY的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8-1-4 00:3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4-1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就好,不发表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5 09:1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4-1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用8个7135的板子感觉已经很拥挤了,如果再多做出3根焊线的的焊盘好像已经不容易了,不过仍然支持4核独立驱动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写这么多字。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6 10:3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期待50MM左右大头,桶身3X18650电池品字排,兼容D锂电。8X7135 4路分流,远射型的手电。这种体积也完全解决了MCE的散热,亮度不比10W HID差,寿命和耗电量,仿水等,都优于H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22 20: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4-1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学习一下,留个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4-6-1 20:50 , Processed in 0.197036 second(s), 6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