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85|回复: 74

[其他DIY] [科补]常用电线布线施工的规范接法及优劣分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1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x
本帖最后由 hehaibin_lijun 于 2013-8-19 10:17 编辑

电线最规范的三种接法
        

下面是第一种接法。注意:在家装中是不应有接头的,特别是在线管内更不能有
接头,如果有接头也应该是在电线盒内。通常的电线接头都是这样的接法,才能
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
  1. 本人理解注释:接法一和接法二其实属于同一类型,一为直连,二为分线;此接法所需工具简单,只要一把钳子即可施工(当然,有剥线钳更好)
  2. 接口特性:接触面大,牢固,抗拉性强,常用于户外连接,但注意两层胶带不可省,里面阻燃防火胶带,外面绝缘防水胶带。
复制代码

1.jpg
2.jpg



下面是第二种接法(防火胶布隔离法),多用于吊项内,或比较高能的工程中,主
线不能能弄断,符线绕主线6--8周,吊顶内的射灯,一路上要有很多灯就是这样
接法,用防火胶布缠在里面,它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打火烧坏东西,这是在吊顶内
很重要。外面再用绝缘胶布缠绕。
3.jpg

4.jpg
下面是第三种接法,就是压线冒接线法,这种方法是最规范和最实用的,但是它
需要专用工具来做,压线冒的压线钳来压线,把压电线用的专用钳子,套在压线
冒上,用力压紧就行了。另外还要说一下,压线冒的大小根据所压线经的大小与
根数有关我们常用的是T4型的,就是直径毫米的,能压四根四平方毫米的电线。
  1. 本人注释:此法与网上买的Wago接头接法完全是两回事,此法是压力接触接法,与弹力压接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此法需要借助专用压线钳(差的30元,好的百多元即可)实行压力连接,接触面大,不容易拉弧,施工简单快速,但个人以为,这类压接特色就是施工速度快,接头抗拉性机械强度不及第一种接法,而且由于压接绝缘冒未对接头密封,导致接口抗氧化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对接头进行防水绝缘胶补充施工,因此,非常适合室内配电箱、分线盒施工。
复制代码



5.jpg

6.jpg

7.jpg

8.jpg


12.jpg

13.jpg


我们见过很多电线的事故发生,有一部分是电线超负荷的使用造成的,另一部分
是电线的接头松动造成的。电线线盒内的接头不付合规范,电线不受负载情况下,
没有一点事,只要一推上电闸就会跳闸,并且电线的接线盒内就会"啪啪"几声的
冒火,后再出现跳闸声,这种现象全部是由于,电线的接头不规范,电压在受负
载的情况下,接触不良造成的。




下面这种是时下流行的Wago速接头接法,我们取名接法四。
  1. 本人注释:此类接法最大特性为速成。,只需剥线即可,连接速度基本和上文第三种压接法类似,还无需专用压接工具,而且此接法整齐,漂亮,养眼。
  2. 但此类接法都是软连接,非上文的标准硬连接,软连接就是线路连接依靠速接头内部铜片弹力接触。高品质的Wago速接头接触面尚可,假冒伪劣产品,就成为拉弧冒烟的罪魁祸首。
复制代码


9.jpg

10.jpg

11.jpg


感谢4楼gaojian002补充的文库资料,整理补充如下:
--------------------------------------------------------------------------------------------------------------------------------------------------------
导线的几种连接方法
1.剖削导线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剥削导线的绝缘层,也可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的绝缘层,如图3—1所示。
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时,电工刀刀口在需要剖削的导线上与导线成450夹角,如图3—1b)所示,斜切入绝缘层,然后以250度角倾斜推削,如图3—1c)所示。最后将剖开的绝缘层折叠,齐根剖削如图3—1d)所示。剖削绝缘时不要削伤线芯。
2.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和T形分支连接
(1) 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先将两线头剖削出一定长度的线芯,
清除线芯表面氧化层,将两线芯作X形交叉,并相互绞绕23圈,再扳直线头,如3—2b)示。将扳直的两线头向两边各紧密绕6圈,切除余下线头并钳平线头末端。
(2) 单股铜芯导线的T
形分支连接 将剖削好的线芯与干线线芯十字相交,支路线芯根部留出约35mm,然后顺时针方向在干线线芯上密绕68圈,用钢丝钳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芯末端,如图3—3所示。
37股铜芯导线的直线和T形分支连接
(1) 7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首先将两线线端剖削出约150mm并将靠近绝缘层约1/3段线芯绞紧,散开拉直线芯。清洁线芯表面氧化层,然后再将线芯整理成伞状,把两伞状线芯隔根对叉,所示。理平线芯,把7根线芯分成22
3三组,把第一组2根线芯扳成如图3—4c)所示状态,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2圈后扳平余下线芯,再把第二组的2根线芯扳垂直,所示。用第二组线芯压住第一组余下的线芯紧密缠绕2圈扳平余下线芯,用第三组的3根线芯压住余压的线芯,所示,紧密缠绕3圈,切除余下的线芯,钳平线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边的缠绕,完成7股导线的直线连接。
(2) 7股铜芯导线的T形分支连接 剖削干线和支线的绝缘层,绞紧支线靠近绝缘层1/8处的线芯,散开支线线芯,拉直并清洁表面,所示。把支线线芯分成4根和3根两组排齐,将4根组插入干线线芯中间,所示。把留在外面的3根组线芯,在干线线芯上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45圈,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端。再用4根组线芯在干线线芯的另一侧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34圈,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端,所示完成T形分支连接。
419股铜芯导线的连接 其方法与7股导线相似。因其线芯股数较多,在直线连接时,可钳去线芯中间几根。
导线连接好以后,为增加其机械强度,改善导电性能,还应进行锡焊处理。铜芯导线连接处锡焊处理的方法是:先将焊锡放在化锡锅内高温熔化,将表面处理干净的导线接头置于锡锅上,用勺盛上熔化的锡从接头上面浇下。刚开始时,由于接头处温度低,接头不易沾锡,继续浇锡使接头温度升高、沾锡、直到接头处全部焊牢为止。最后清除表面焊渣,使接头表面光滑。
5.铝芯导线的连接 因铝线容易氧化,且氧化膜电阻率高,所以铝芯导线不宜采用铜
螺栓压接法接线
压接管压接法接线
导线的连接方法。铝芯导线应采用螺栓压接和压接管压接方法。螺栓压接法如图3—6示。此法适用于小负荷的铝芯线的连接。压接管压接法连接适用较大负荷的多股铝芯导线接法接线的连接(也适用于铜芯导线),如图3—7所示。压接时应根据铝芯线的规格选择合适的铝压接管。先清理干净压接处,将两根铝芯线相对穿入压接管,使两线端伸出压接管30mm左右,然后用压接钳压接。压接时,第一道压坑应压在铝芯端部一侧。压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绝缘带的包缠方法
6.导线绝缘层的恢复
导线的绝缘层因外界因素而破损或导线在做连接后为保证安全用电,都必须恢复其绝缘。恢复绝缘后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原有的绝缘层的绝缘强度。通常使用的绝缘材料有黄油带、涤纶薄膜带和黑胶带等。绝缘带包缠的方法如图3—8所示。做绝缘恢复时,绝缘带的起点应与线芯有两倍绝缘带宽的距离。包缠时黄蜡带与导线应保持一定倾角,即每圈压带宽的1/2。包缠完第一层黄蜡带后,要用黑胶布带接黄蜡带尾端再反方向包缠一层,其方法与前相同,以保证绝缘层恢复后的绝缘性能。
-------------------------------------------------------------------------------------------------------------------------------------------------------------------------------------------------------------------------------------------------------------------------------------------------------------------------------------------------------------------------------------------------------------------------------------------------------------------------------------------------------------------------------------------------------------------------------------------------------------
其它接线如下: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
                             电工接线标准
1 紧固接线用力要适中,防止用力过大将螺栓螺母滑扣,发现已滑扣的螺栓螺母及时更换,严禁将就作业。
2 用螺丝刀紧固或松动螺丝时,必须用力使螺丝刀顶紧螺丝,然后再进行紧固或松动,防止螺丝刀与螺丝打滑,造成螺丝损伤不易拆装,尤其是挂箱内的常用空开。
3 发现难于拆卸的螺栓螺母,不要鲁莽行事,防止造成变形更难于拆卸,应给予适当敲打,或加螺丝松动剂、稀盐酸等稍后再进行拆卸。
4 不要用老虎钳紧固或松动螺栓螺母,以防造成损坏,用活口扳手时要调整好开口,防止将螺栓螺母损坏变形,造成不易拆装。
5 同一接线端子允许最多接两根相同类型及规格的导线。
6 易松动或易接触不良的接线端子,导线接头必须以型紧固在接线端子上,增加接触面积及防止松动。
7 导线接头或线鼻子互相连接时,中间严禁加装非铜制或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
8 导线接头连接时,要求接触面光滑且无氧化现象,接线鼻子或铜排相接时,可在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后涂抹导电膏,然后再进行紧固。
9 接临时线时,单根导线软线的要求接线头对折一次,然后接到空开下口;单芯硬线要以型接到空开下口。
10 30KW及以上电机接线,要求电机出线和连接电机的电缆导线之间不允许跨接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如镀锌螺母、平垫、弹簧垫等。
11 使用绝缘胶带缠绕电缆或其他要保护绝缘的设备时,绝缘层要以压置1/2的比例从一端缠绕到另一端,且至少往返一来回。
12、接线图例
1-6.jpg

1-7.jpg



回复 dsu_marcocopyright:copyright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5-15 10:55
  • 签到天数: 2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8-19 0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为本人在百度文库Down下来后加以自己分析。大家一起交流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9 17:12
  • 签到天数: 39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8-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6 05:26
  • 签到天数: 36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19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错,我用的都是前两种,后边的见过,但自己没弄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9-10 09:45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8-1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像是工业电线,如果是耳机线每股绝缘的话只能用焊锡和金宝助焊剂焊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12 23:38
  • 签到天数: 34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3-8-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1 10:50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8-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学习一个了,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whseen 发表于 2013-8-19 10:09
    这个好像是工业电线,如果是耳机线每股绝缘的话只能用焊锡和金宝助焊剂焊上了。
    ...

    此为交流高压电布线,比如最常用的家用220V市电布线,非无线电线路电路焊接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7 22:54
  •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3-8-19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接线方法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2 21:28
  • 签到天数: 202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1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1_2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26 17:2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8-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施工比较好的就是拧几圈,然后挂焊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1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来房子装修是自己做的电工,电线全部采用绕接,十多年没出过故障,现在那些接线器感觉不靠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8-20 22:19
  • 签到天数: 11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8-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线方法!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6-30 08:34
  • 签到天数: 98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8-1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1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虾段 发表于 2013-8-19 11:43
    那种缠绕式的接线方法太落后了,操作麻烦,效率太低,没有一定技巧也不见得就能接好。一栋楼成千上万的接头 ...

    虾兄,正品多少价一个,比如4孔的2.5平方。
    前两年我也买过一些,但当时没考虑过什么品牌,什么山寨正品 。买的是无牌的0.65元一个。对照淘宝上的所谓正品 ,做工看也差不了多少。外观上只是几个字母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6-24 11:58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1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过更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2-7 16:05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1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基本的电工知识,也很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6 13:17
  • 签到天数: 332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只会第1、2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4-6-6 17:21 , Processed in 0.226659 second(s), 6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