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0713 发表于 2011-10-11 15:48

虽然我的解释不够贴切,但我读到过一个理论。当距离增加一倍,光强降为1/4!所以一把能照100米的手电,想照射距离整加一倍,就得用4把手电。而要照射300米,起码用12把手电。而你说的3把,相差太远。。。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1 22:51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1 23:23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1 23:29

两个相同亮度的台灯同时照一本书,看书的效果还是一样的,不会感到刺眼,只是投射面积大了,同样,如果拿三个LED分开计量加在一起是2400不错,但是如果说做成多头的话,每颗都是800LM那么
干涉形成,投射面积增大, ...
85147202 发表于 2011-10-11 14:10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一塌糊涂的概念,建议回去补课,什么叫光通量,波长,干涉。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1 23:32

假设光的发散角一样, 100流明能照100米, 200流明绝对照不了200米.

因为光按距离的平方而分散, 而反射回人眼又是一次分散, 所以至少要16倍的光通量才有可能照远一倍. ...
rc5 发表于 2011-10-11 14:58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光源的照度和距离平方成反比,ANSI标准是以照度0.25lux作为阈值。所以射程提高一倍,发光强度需要提高3倍。
物体的亮度和观测距离无关,比如用测光表(如果测量范围足够窄)测量模特脸蛋的亮度,既可以在远处测量,也可以几乎贴在脸上测量。

POWER_RDX  发表于 2011-10-11 23:34

本帖最后由 POWER_RDX  于 2011-10-11 23:36 编辑

假设光的发散角一样, 100流明能照100米, 200流明绝对照不了200米.

因为光按距离的平方而分散, 而反射回人眼又是一次分散, 所以至少要16倍的光通量才有可能照远一倍. ...
rc5 发表于 2011-10-11 14:58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理论错误,两次分散是线性比例,而不是指数比例

手电射程100米时反射回来总计200米,射程200米时反射回来总计400米,400方/200方=4,即若想要射程加倍,需要将亮度提高到原来的4倍

上帝1972 发表于 2011-10-11 23:35

83# kakaruote
是的,一定补习。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1 23:40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1 23:41

手电照射的距离加一倍流明数理论上应该是增加8倍而不是16倍和4倍。 以手电发散角15度为例照射10米的墙反射到人眼是20米的距离,照射20米的墙反射回来是40米,距离增加了一倍直径也是增加一倍但面积就是增加4倍,理论 ...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1 23:40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打回重算{:1_217:}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1 23:45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1 23:49

距离增加到原来的2倍,发散角一样,面积增加到原来的4倍。 所以光通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时,目标照度一样。 所以4倍即可。

POWER_RDX  发表于 2011-10-11 23:50

本帖最后由 POWER_RDX  于 2011-10-11 23:51 编辑

手电照射的距离加一倍流明数理论上应该是增加8倍而不是16倍和4倍。 以手电发散角15度为例照射10米的墙反射到人眼是20米的距离,照射20米的墙反射回来是40米,距离增加了一倍直径也是增加一倍但面积就是增加4倍,理论 ...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1 23:40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一知半解,重算!

一米长截面4平方的电线铜芯体积为4000立方毫米,两米长1平方的电线铜芯体积为2000立方毫米,小了一半,当然是8倍。如果两者体积相同那么就是4倍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1 23:54

用电阻类比不太合适,电阻是是随着距离增加而损耗的。而光的传播只是扩散,并没有损耗(理想情况下)。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2 00:02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2 00:07

空气只要干净,对光几乎无损。

赤道和南北极的热力差异是因为照射角度不同。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2 00:08

funder 发表于 2011-10-12 00:13

如果要考虑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两种损耗,损耗后的剩余能量也不是和距离成线性正比,而是按照指数率来算。 比如,如果通过10米,损耗剩下3分之一,那么通过20米剩下的就是9分之一,30米就是27分之一。

POWER_RDX  发表于 2011-10-12 00:14



一知半解,重算!

一米长截面4平方的电线铜芯体积为4000立方毫米,两米长1平方的电线铜芯体积为2000立方毫米,小了一半,当然是8倍。如果两者体积相同那么就是4倍 ...
POWER_RDX  发表于 2011-10-11 23:50 http: ...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2 00:08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说你是一知半解,连比喻都打不对。

假设一只100LM的手电在40米外呈现光斑照度为A,你对它的比喻是一根一米长4平方截面的电线的电阻。
该手电在80米外呈现光斑照度为B,你对它的比喻是一根两米长1平方截面的电线的电阻。
很显然,该手电在40米和80米中的光通量是不变的,这对于你的比喻来说,就相当于导线铜芯的总体积。你说有没有关系?
如果你偏要用导线电阻来类比,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一米长4平方导线与两米长2平方导线。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2 00:17

POWER_RDX  发表于 2011-10-12 00:19

“距离增加到原来的2倍,发散角一样,面积增加到原来的4倍。 所以光通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时,目标照度一样。 所以4倍即可。”   
这种情况是两倍距离间无任何介质和异物阻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我们地球上是有空气灰 ...
maomaoyu32 发表于 2011-10-12 00:0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你不仅电工学的差,自然科学也很差,数学更差。

地球南北极太阳照射角度跟赤道一样吗?你不知道算功率的时候还要乘一个sinα吗?而且南北极温度还受到信风及洋流影响,要不你觉得为神马北极圈里夏天都能穿短袖,而南极圈里一年四季天寒地冻?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笑谈3XT6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