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5-7-20 10:1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本帖最后由 gumphe 于 2010-4-22 16:07 编辑
脉冲 Vs CCCV, 转移新开的一贴: -->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32501-1-1.html
测试对象: max1879
测试分析设备: NI 数采, 采样率100KHz, 电流采样阻抗100毫欧.
辅助物料: 720mAh标称手机电池一块(久经测试), 电池内阻180毫欧(含保护板)
恒流源: 5.0V 500mA 手机标准充电器. 对于上述电池来说, 应该是0.7C倍率.
测试接线: 电流采样(100毫欧阻抗)串联接在充电器负极和max1879板子的负极之间. 电池正负极直接接在max1879板子输出端.
名词解释:
OCV: open circuit voltage 开路电压, 指在脉冲间隙没有电流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通常此时的OCV= 电池电动势+部分未完全消退的极化电压
充电电压: 跟OCV相对, 指在充电的时候电池的电压. 通常此时电池电压=电池电动势+极化电压+充电电流*电池内阻+充电电流*线阻
这两个电压必须明确说明.
首先给出整个测试过程的平均电流电压和充电量对时间的曲线. 每个平均点均由1秒内100K采样数平均而得.
各个阶段的瞬态波形(ABCDE)后面有截图.
有关1879其他的参数这里就不赘述了, 都有规格书可以参考. 这里说一些规格书中没有说明的东西:
一、最小脉冲
1879存在内部时序, 经过截图分析, 其最小脉冲宽度为0.7s(精准宽度以后给出)
所有的脉冲都已这个为基数进行倍加。
二、充电控制四阶段, 对1879充电逻辑感兴趣的可以也帮我一起看看这样划分是否合理:
1 恒流阶段 A阶段
2. 半电流阶段 A->B段 和B段
3. 4.20V开路恒压阶段 C段和 D段
4. 浮充 (6小时) E段
详细说明:
1. 恒流段:见图中的A阶段, 局部截图如下. 以下左右截图的周期均为1秒
基本上, 10秒左右会出现一次 0.7s宽度的关断脉冲, 用以检测电池OCV开路电压.
2. 半电流阶段: A->B段 和B段 (2010-4-22更新)
1879检测有充电电压Vbat, 当Vbat>4.20V的时候, 开始减少占空比. 见下图
上下两个截图时间相差5秒. 5秒前电池电压即将到达4.205V 门槛电压
5秒后, 1879检测到Vbat=4.205, 开始减少占空比(即插入脉冲)
这个阶段前一段, 1879一直减少占空比直到占空比变为稳定的50%方波.50%占空比即方波脉冲图如下
B段截图.
在(A->B)阶段, 1879一直控制充电电压Vbat(带电流状态)=4.200V(实际波形上是4,205V)
在稳定的50%占空比方波能维持Vbat=4.20VV后, 1879就暂时不再增加占空比, 一直以B阶段波形进行充电.
在B阶段, 1879改为监控脉冲间隙电压, 即OCV, 直到OCV=4.20V.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电流=恒流源的一半大小. 所以称之为半电流阶段.
3. 4.20V恒压逼近及其恒压阶段 C段和 D段
当50%占空比的脉冲电流使OCV达到4.20V后, 开始逐渐再减少占空比. 看下面2个截图, 就是C和D阶段的
在D阶段末期, 占空比低于8~10%左右的时候, 判定为充满, 转灯.
4. 4.20V 浮充 E段
转灯后, 1879保持 下面的E波形, 大概1秒左右1个脉冲电流的涓流充电.
大概平均电流是恒流电源的1/13, 对应本次测试就是35mA.
同时仍然监控OCV电压不超过4.20V. 这个在1879规格书中也有描述. 最长时间不超过6小时. 或者当OCV超过4.21V时会关闭.
当然, 占空比并不会一直保持1/13, 会继续扩大以便保持OCV 的4.20V, 我这边监控了3小时后 脉冲从每秒1次增加到没10多秒一次
其实这个频率通过观察指示灯的闪烁情况就可以知道.
1879规格书中称这个阶段为涓流冲, 可以变相理解为恒压浮充. 从截止电流35mA逐渐减小到几mA(6小时后关闭).
说明1: 以上对应的几个电流35mA(转灯电流) 245mA(半电流) 5~7mA的涓流电流, 均是从此次测试的490CC恒流源换算而来.
如恒流源变大或变小, 这些特征电流相应变化.
三、充电时效性。
此次测试, 1879 以0.7C倍率对电池充电, 在总电量80%处开始减小电流, 即CC段占了80%的电量。
相比之下, CCCV方式的CC段不能达到这么高比重。只有补偿电流法的才能与此相比。 算是其一个优势吧。
但是其中间采用了4.15V逼近算法,导致B阶段太过冗长, 后半段时间并不能缩短的很多。
----------------------------------------------------
第二阶段 测试比对 脉冲 Vs CCCV
此处开始更新 1879 Vs CCCV的各类曲线: 即倍率对充电的影响, 供大家参考.
计划对1块2500mAh电池充电, 充电电流设定 1A(0.4C) 1.4A(0.56C) 和2A(0.8C) 分别用1879和CCCV模式进行对比
脉冲模式我均用数据采集卡进行记录, 这次学乖了, 改为5s一次累计. 大大平滑了曲线.
CCCV模式仍然在BS9300上进行.
首先给出1.4A( 即kodak 5V 1A电源) 搭配 1879的充电曲线.
简评: 2个半小时充满转灯. 转灯电流平均150mA. 转灯后1879继续(浮充)
A阶段(恒流)持续 1.4小时, 充电量74%.
B阶段(半电流)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