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发表于 2007-1-30 22:22

200刀只能算低烧 头贴转个2000刀的——Wicked Lasers Spyder II GX

<p>http://img224.imageshack.us/img224/250/dsc0444bnqo4.jpg<br />【图1:Spyder II in action!!】</p><p>等待了半年多,最近终於拿到了大陆Wicked Lasers公司生產的Spyder二代產品:Spyder II GX。</p><p>Wicked Lasers(以下简称WL)是一家大陆的公司,专门生產贩售可携式雷射装置(Portable Laser Device,以下简称PLD)。在2006年初,WL发表了他们的第一代Spyder產品,不过由於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问题还不少,所以没有在市场上造成很大的迴响。</p><p>Spyder是一个高输出功率的可携式雷射装置,所以市场定位与应用自然也与传统简报用的低功率雷射笔之类有很大的不同(千万别做傻事,很危险!)。我自己当时也买了一隻一代的產品,一代產品最大的问题有下面几个:</p><p>1.扩散角(beam divergence)(註1)较大:大部分的客户拿到的產品实际上测到的都&gt; 2.5 mRad,与WL对外宣称的&lt; 1.2 mRad有很大的出入。以现在大部分532nm Nd:YAG DPSSL(註2)的扩散角都&lt; 1.2 mRad的状况来看,Spyder I的情况是相当不利的,因為对使用者来说,扩散角大相对的也表示雷射光没办法打到太远的地方,也无法在较远的距离来表演一些特技,例如射气球、点火柴之类的,因為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会快速的随著距离变远而下降。</p><p>2.光束直径(beam diameter at aperture)(註3)较大:光束直径大的话,同样会造成功率密度的下降,使得一些与加热/燃烧有关的特技表演较难执行。Spyder I的实际光束直径大约是3-3.5mm,而市场上有许多竞争產品的光束宽度為1-1.5mm(例如CNI生產的pen style PLD,或是Optotronics生產的RPL),相较之下就缺乏竞争力许多(註4)。不过『稍微』宽一点的光束直径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稍微宽一点的光束直径可以增加光束的可见性(beam visibility)(註5),对於买这样的PLD设备是為了利用雷射的『光束』本身来达成某些目的的人,其实是件好事,相关的应用例如直线较準(工程建筑应用、或是之前李昌鈺博士的弹道模拟)、指示位置(例如指星星)、製造特殊效果(例如雷射灯光秀)…。</p><p>3.输出功率不足:当时订购的是200mW的版本,但是实测时,开机时的瞬间尖峰功率(註6)可以达到210mW左右,但稳定时的输出功率约只有160mW左右。</p><p>4.不稳定:不知道是驱动电路设计不良还是散热做得不好,WL的讨论区上有不少客户抱怨Spyder I用没多久就故障,主要原因似乎均指向内部的帮浦用雷射二极体(pumping diode)烧毁,我自己的Spyder I也是在买没多久后某一次正常使用中毁损:开机不到三十秒听到啪一小声,瞬间变暗,之后就再也开不起来了。另外由於Spyder I是将两个CR123A单次使用鋰电池併联起来使用,所以需要先将两颗电池放入一个电池匣中,再将电池匣放入机体,有不少客户抱怨这个电池匣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p><p>5.很重:Spyder I的机身是使用颇厚的黄铜管去做的(我自己猜测是為了帮助导热散热才如此设计),所以重量非常重。</p><p>也就是因為我的Spyder I在2006年六月中的时候故障,所以我从那时候就开始等待Spyder II(因為觉得Spyder I问题实在太多,所以不想再换Spyder I),只可惜Spyder II那时还在研发阶段,等啊盼的,半年过去了,终於在2006年底给我等到了!</p><p>Spyder I有绿光与蓝光两个版本,而Spyder II则有绿光(532nm)、蓝光(473nm)和红光(650nm)三个版本,分别以GX/BX/RX為代号,这篇review基本上是针对Spyder II GX。</p><p>http://img208.imageshack.us/img208/4782/dsc0423bnje2.jpg<br />【图2:Spyder II &amp; Spyder I &amp; CNI Fusion】</p><p>http://img204.imageshack.us/img204/3295/dsc0422bnhl0.jpg<br />【图3:Spyder II &amp; Spyder I &amp; CNI Fusion】</p><p>我想我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收到Spyder II的客户,那时WL甚至还没有正式对外发佈Spyder II的產品消息,只是因為有些客户实在等太久了,所以WL就先寄了一批给我们这些等到望眼欲穿的人。</p><p>当我拿到包裹的时候,我心中还真有点担心裡面是空的,因為实在太轻了。当我打开包裹后,我真的被我眼前看到的东西吓到了,整体的外型设计、做工实在比一代漂亮、专业太多了,然后整个机身由於是铝合金打造(后来知道是航太级6061-T6铝合金),真的是超轻巧的(后来知道是240g,我印象中Spyder I是六七百公克)。</p><p>http://img226.imageshack.us/img226/3791/dsc0426bnjt0.jpg<br />【图4:本体照,注意侧面印有独立序号】</p><p>http://img81.imageshack.us/img81/4450/dsc0427bnvb6.jpg<br />【图5:本体照】</p><p>基本上Spyder II的外型看上去超像是一个专业手电筒的,黑色的机身是用最高级的军规Type III电镀上色的,不掉漆抗腐蚀,与Spyder I的简单涂漆有很大的差别。机身刻有许多沟槽纹路,增加手持时的摩擦力。机体上部较宽处凹陷的纹路可以防止滚动,而最顶部的凹陷纹路则可以在机身直立放置时,判断装置是否误啟动,避免浪费电。每一部Spyder II在机身上都印有一个独有的序号。</p><p>http://img224.imageshack.us/img224/1589/dsc0430bnel5.jpg<br />【图6:雷射出口】</p><p>http://img224.imageshack.us/img224/2033/dsc0431bnny8.jpg<br />【图7:雷射出口】</p><p>在雷射出口处有颇大一片的透明玻璃,用来保护内部的光学组件,同时也是為了让Spyder II可以在水底使用(如果雷射出口的透镜不是平的话,会因為折射率的不同导致扩散角改变),而大面积的设计也方便使用者在弄脏了的时候的清理。这片玻璃有抗反射的镀膜,所以可以看到蓝紫色的散射光芒,根据WL的说法,这片镜片是跟德国下订单订的,雷射通过这片玻璃的时候,约会有8%的功率衰减(不过spec上的输出功率,当然是指通过这片玻璃后剩下的功率,不会故意灌水啦)。</p><p>http://img224.imageshack.us/img224/1798/dsc0435bnki7.jpg<br />【图8:18650电池与尾盖】</p><p>http://img95.imageshack.us/img95/1165/dsc0434bnge3.jpg<br />【图9:18650电池与尾盖】</p><p>Spyder II的电源开关做在尾盖上,和许多专业手电筒相同,和Spyder I做在机身上不一样。开关本身支援点放操作(momentary on,半压开关),或是连续啟动(constant on,全压开关)。尾盖本身是LOTC(Lock Out TailCap)设计,也就是当你不用的时候,你可以旋转尾盖约半圈,就可以锁定机器,以避免不小心按到按钮触发系统。机身侧面有一个小巧的绿色LED,用来指示电源的开关状况,贴心的设计。</p><p>http://img95.imageshack.us/img95/5396/dsc0436bnrj6.jpg<br />【图10:机身尾部,注意有一圈防水用的橡胶O-ring】</p><p>Spyder II本身是防水的,可在水中使用,可以看见机身各区段都紧密接合,而机体与尾盖间也有橡胶O-ring来保护著。</p><p>http://img95.imageshack.us/img95/7541/dsc0437bngk5.jpg<br />【图11:机身尾部,放入电池的状态】</p><p>在电源设计方面,Spyder II使用的是一颗18650充电式鋰电池(随机附上两颗电池和一个充电器),与Spyder I使用两颗一次式CR123A鋰电池相较,电池续航力提高了,电池开销大幅降低(CR123A并不便宜,便利商店一颗可以卖到150,网拍上便宜的也要50),另外也免去了Spyder I额外的电池匣设计,降低了之前容易接触不良的风险。18650虽然并不像CR123A一样到处可以买到,但认真要找并不难找,至少网路上就很多,最差的状况下可以直接向WL购买。</p><p>接下来最惊人的来了,Spyder II使用了TEC(註7)来进行控温!以往TEC控温只会用在需要高输出稳定度、大型的雷射系统中,而DPSSL可携式雷射装置一般都只使用被动式散热元件,最多加个风扇协助散热罢了(例如LaserGlow的Hercules系列),而由於DPSSL的输出对温度很敏感,导致过去PLD的输出稳定度连&lt;20%变化量都很难达到。Spyder II是全世界第一个使用TEC主动式控温的PLD,其结果是输出稳定度大幅改善到&lt;5%的变化量(在热机完成之后),同时也可以100%连续使用,不必担心会过热造成pumping diode的毁损(註8)。不过根据WL的说法,Spyder II也有过热保护的设计,在外壳温度达到50度C时会啟动,不过当啟动时究竟是会停止运作还是只会降低输出功率,目前还不清楚。</p><p>由於大幅改善的输出稳定度,使得Spyder II成為目前世界上输出最稳定的PLD装置,合适使用在需要较高输出稳定度的科学实验上。老实说,真的很难想像WL能够将TEC控温整合进入这麼轻巧的装置中,但这也解释了我心中一开始的一个疑惑:『為什麼Spyder II的散热能力这麼好,开机没多久之后机体就会开始变得温温的?』。根据WL的说法,Spyder II裡面用了他们最新研发的五个专利技术,TEC是其中一部份(其他的目前还不清楚)。</p><p>在体积方面,Spyder II的尺寸為2.7 * 21.3公分(如果把头部较宽的部分记入则為3 * 21.3公分),比Spyder I的2.7 * 19公分略长,但是由於新增了这麼多功能,所以体积稍微变大是可以谅解的。其实以我自己使用时的感觉,反而会有很明显Spyder II比Spyder I小的错觉,我想主要是因為Spyder II比Spyder I轻很多的关係。</p><p>http://img224.imageshack.us/img224/8468/dsc0442bnsl4.jpg<br />【图12:机身测边的绿色LED用来指示开关状态】</p><p>再来谈谈Spyder II GX的输出功率。Spyder II GX基本上只有一种版本,一个价钱,输出功率為200-300mW(註9),也就是说客户拿到的產品输出功率会落在这个范围内,至於究竟是多少,无法保证(出货时随机挑选)。这与之前Spyder I会细分為200mW/250mW/300mW三种版本,各有不同价钱,以及市场上绝大部分其他PLD也都会依输出功率分级出售的状况,有很大的不同,也引起不少客户的疑问与反弹。因為他们觉得,花了这麼多钱买Spyder II,有的人运气好可以拿到300mW的,有的人运气不好只能拿到200mW的,实在很不公平。</p><p>根据WL的说法,这样的决定是因為成本控管,因為製作每一隻Spyder II所花的材料/成本是一样的(註10),只是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各有各的特性(是的,DPSSL的製作就是牵涉了这麼多变数,这麼难掌控),大部分的输出功率可能会落在中间附近,偶尔会出现较高或较低的,如果大家都订输出功率高的版本,势必整个生產成本会提高很多,高功率的版本售价也会变得不可接受。但我个人是觉得,每个生產PLD的公司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啊~,最多如果某个版本如果缺货的话就标明缺货,看客户自己愿不愿意排队等囉。Anyway,这样的决定究竟会对市场造成什麼样的影响,还需要后续观察。</p><p>DPSSL内部都需要一颗帮浦用的雷射二极体(pumping laser diode),用来激发雷射晶体。Spyder II裡面使用的pumping diode為n-Light在美国生產的808nm 1Watt diode,拥有独有的BrightLife技术,号称可以让雷射二极体寿命提升到80000小时(一般的雷射二极体寿命约為5000-10000小时)。规格上是写得蛮好听的,不过Spyder I也是使用相同的diode,但因為设计不良仍然造成diode的工作环境不正常,烧机连连,在Spyder II上这样的情形应该是有改善,但究竟改善到什麼样的程度,有待后续观察。</p><p>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pyder II只使用1Watt的pumping diode,相较於其他同输出功率的竞争產品有的需要使用更大瓦数的pumping diode而言(例如Optotronics的RPL使用2Watt的pumping diode),这意味著Spyder II使用了转换效率较好的雷射晶体。在PLD上,同样是為了提升输出功率,我觉得使用好的雷射晶体比加大pumping diode瓦数是较佳的选择,因為这表示更省电→更佳的电池寿命,更少的发热→更长的连续使用时间。</p><p>我手上的机子在雷射功率计上实测得的输出功率,开机尖峰值约有270mW左右,稳定后约有220mW,这次算是有符合spec了。</p><p>接下来谈谈Spyder II的扩散角和光束直径。WL对外宣称Spyder II的扩散角為0.5-0.8mRad,听起来是惊人的好(目前市面上其他PLD最多只敢宣称到&lt; 1mRad),光束直径為1.5-2mm,也还不差。可惜的是,我手上拿到的机子实测结果扩散角约為1.5mRad(註11),光束形状(beam shape)是略微的椭圆形,长短边直径比约為4:3,光束直径长边约為3mm,显然没有达到spec。究竟是大部分的Spyder II机子都这样(就像Spyder I大部分也都没达到spec,WL把spec写得太漂亮),还是我的机子只是个特例,也是有待后续观察。不过无论如何,我手上Spyder II的光束品质都算是比之前的Spyder I有改进了,所以就beam quality方面,对我个人来说,还算合格。</p><p>在实际使用上,Spyder II GX的光束可见度相当高,在夜间或没有过多环境光干扰的状况下相当明显,一道绿色光束没入看似无限远的远方、天际(註12),绝对的梦幻、未来与高科技感,就像星际大战裡绝地武士拿的光剑,立刻吸引周围人的目光绝对没问题。打在皮肤上会有灼痛感,近距离切割黑色胶带、点燃火柴或射破深色气球没问题(但这些与『烧』有关的应用,效率仍然不及一些光束直径较小的雷射。例如CNI生產的pen style PLD – Fusion,输出虽只有532nm 125mW左右,但由於光束直径不到1mm,所以功率密度比Spyder II大得多。)。至於应用在天文指星星的话,我个人会觉得光束过亮了一点,可以使用其他功率较小的PLD產品,否则可能会有点模糊焦点。</p><p>http://img224.imageshack.us/img224/8247/dsc0441bnsr7.jpg<br />【图13:机体侧视图】</p><p>结语:如果你问我这半年多来的漫长等待究竟值不值得?我会告诉你,绝对值得!Spyder II比起Spyder I实在有太多太多改进了,WL真的有用心在听客户们给的建议,而现在回头看,Spyder I真的像是垃圾一样。Spyder II在很多方面也是市场上所有產品之中最棒的,例如外型、组装、用料、体积、重量、防水、TEC控温技术的使用、超级稳定的输出…,我真的觉得Spyder II将成為PLD市场上新的革命。当然Spyder II也还有一些可以改善努力的地方,例如可以加入类似RPL的输出功率可调(adjustable output power)的功能,继续改善beam diameter/divergence(如果我手上的机子反映出的是Spyder II平均状况的话),还有就是让售价变得更友善一些(好家在我是一代產品故障等待二代產品的客户,所以没花到那麼多钱)。</p><p>http://img214.imageshack.us/img214/5786/dsc0539p2mz7.jpg<br />【图14:Another Spyder II action shot】</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Spyder II GX规格与特色】</p><p>雷射系统结构:Nd:YAG DPSSL<br />雷射光波长(wavelength):532nm (绿色)<br />输出功率(output power):200-300mW<br />输出稳定度(output stability):&lt;5% 变化量 (两分鐘热机完成后)<br />雷射系统分级:Class IIIb laser<br />扩散角(beam divergence):0.5-0.8 mRad<br />光束直径(beam diameter at aperture):1.5-2mm<br />帮浦雷射二极体(pumping laser diode):n-Light 1watt 808nm with BrightLife technology<br />尺寸:约2.7*21.3 cm (若把头部较宽部分计入约為3*21.3cm),非常小<br />航太级6061-T6铝合金机身,坚固耐用<br />重量:240g,非常轻<br />军规Type III电镀上色,不掉漆抗腐蚀<br />时尚的造型(与其他的类似產品相较)<br />机身表面有刻纹处理,方便握取<br />防水,可於水下使用<br />使用18650可充电式鋰电池,增加电池续航力,降低电池开销(附电池两颗和一个充电器)<br />机身侧面有一个绿色LED显示目前电源开关状态<br />在雷射出口处有一个大的防反射镀膜过的保护用透明镜片,以便於水下使用以及脏的时候清理<br />电源开关在机身尾部,支援点放(momentary on)及连续啟动(constant on)<br />当不用时,尾盖旋转半圈可锁住系统,不必担心不小心按到触发<br />可以100%连续使用,无最大连续使用时间限制,不必担心会过热毁损系统<br />使用TEC控温技术,当机身超过50度C时会啟动过热保护<br />六个月保固,可加钱购买两年保固</p><p>&nbsp;</p>

strong 发表于 2007-1-30 22:32

<p>&nbsp;</p>

element88 发表于 2007-1-30 23:19

<p>请问在中国应该如何购买?哪位好心人能告诉我~~</p>

yueyangx 发表于 2007-1-31 00:48

呵呵,这个评测前一阵子看过了,买者好像是台湾人

joy555 发表于 2007-1-31 01:23

<p>这个已经超出了手电的范畴了吧?</p>

ily17bt 发表于 2007-1-31 04:49

<p>这种功率真的是令人流口水啊,但是,价钱也太那个了!!</p><p>呵呵,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啊,那时候十多块的红光流行时,几乎每个小孩都人手一个!!如果这种绿光也一百几十块就有一个,以中国的国情,出门口都要戴激光防护镜啦!!</p>

cdzt 发表于 2007-1-31 13:22

200mw的绿激光,卖2000多美刀,赚死老美的银子了,如果是蓝激光,200mw的才卖2000美刀,那真的是太便宜了。

TUNGUSKA 发表于 2007-1-31 16:37

<p>国货??</p><p>&nbsp;</p>

冰冻小章鱼 发表于 2007-1-31 16:41

贵了贵了。。。。。。。不过不过我中了500W,谁在乎这2000$呢?

毛毛小妖 发表于 2007-1-31 20:21

<p>我中了一千万就会考虑买一个</p><p>其实也没啥意思,这玩意,不小心射到眼睛就完了,还剩下的九百多万都没有啥意思了</p>

qwqywl 发表于 2007-2-1 16:42

贵是贵了点,爽也爽了点..................

MAGLITE 发表于 2007-2-2 09:0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毛毛小妖</i>在2007-01-31 21:21:49的发言:</b><br /><p>我中了一千万就会考虑买一个</p><p>其实也没啥意思,这玩意,不小心射到眼睛就完了,还剩下的九百多万都没有啥意思了</p></div><p>有那个钱,我宁愿买体积比这大得多的5W。 </p><p>没事还能切割钢板干个什么的</p>

ldch 发表于 2007-2-3 08:0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GLITE</i>在2007-02-02 09:06:23的发言:</b><br /><p>有那个钱,我宁愿买体积比这大得多的5W。 </p><p>没事还能切割钢板干个什么的</p></div><p>不小心把自己切成两半... ...</p>

mrweek 发表于 2007-2-4 14:36

<p>同样价钱,外观好的功率小,外观差的功率大(比如模组之类的……)</p><p>当然也有人就是喜欢大个儿的。</p><p>2千刀能买532瓦级的模组,或者百瓦级的二氧化碳。</p>

pkzw 发表于 2007-2-4 17: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毛毛小妖</i>在2007-01-31 20:21:49的发言:</b><br /><p>我中了一千万就会考虑买一个</p><p>其实也没啥意思,这玩意,不小心射到眼睛就完了,还剩下的九百多万都没有啥意思了</p></div><p>中一千万.要交100万税.....剩不了九百多万给你.呵呵</p>

ROOIVALK 发表于 2007-2-5 00: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kzw</i>在2007-02-04 17:05:28的发言:</b><br /><p>中一千万.要交100万税.....剩不了九百多万给你.呵呵</p></div><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f3f3f3">现在的个税这么高不会才要你100万税的。1000万的话应该是30%以上的税吧?</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f3f3f3">也就是说起码300万……</font></p>

knightlsd 发表于 2007-2-10 11:40

<p>这玩意儿没底,II代没出的时候,I代说得天花乱坠的,现在II出了,I成了垃圾了,等III代出来的时候,II肯定也被说成垃圾了。7楼说得好,还是贵点好,要不以后都出不了门了,呵呵!</p>

XNXYXR 发表于 2007-2-23 21:40

nanjinglangyou 发表于 2007-3-1 02:16

<p>大陆有卖的吗?请联系我</p><p><a href="mailto:nanjinglangyou@163.com">nanjinglangyou@163.com</a></p>

winclouds 发表于 2007-3-2 16:2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200刀只能算低烧 头贴转个2000刀的——Wicked Lasers Spyder II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