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17133|回复: 42

四线法正确接线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6 12: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1-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x
    看到很多坛友对四线法接线不太了解。现贴图告知
    四线法.JPG
    回复 dsu_marcocopyright:copyright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不懂问:什么是四线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9 11:0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1-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头知道,问题是DADODO、H&H和M8电子负载那头怎么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3 08:44
  • 签到天数: 41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11-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f504 于 2009-11-4 09:17 编辑

    偷个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线接入的定义就是:
    电池的每个端部同时有两个接触点,
    一个接触点是内测探针,
    一个接触点是外圈合金层,
    内测探针用于探测电压,
    外侧合金层用于紧密接触使得内阻最小,

    电池两个各两根线,这样就构成了4线测量,关于m8负载和dadodo已经有相关的帖子中说明了他们的4线接入,大家可以去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头知道,问题是DADODO、H&H和M8电子负载那头怎么接……
    f1f1 发表于 2009-11-4 09:02


    DADADO四线测量:http://www.shoudian.org/viewthread.php?tid=105245&page=2#pid1972831

    M8电子负载四线测量: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0940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9 11:0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9-26 11:09
  •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11-4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几位兄弟真是热心啊,小弟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4 20:4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1-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多学了东西,电子负载装了一半,还没完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6-28 22:2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偷个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线接入的定义就是:
    电池的每个端部同时有两个接触点,
    一个接触点是内测探针,
    一个接触点是外圈合金层,
    内测探针 ...
    walf504 发表于 2009-11-4 09:14
    直接绕铜丝 把内测探针和外圈连一起 可行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6 12:2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那不成了两线了吗?呵呵{:1_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设备不支持
    4线,就用11楼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那不成了两线了吗?呵呵{:1_217:}
    hgmn 发表于 2009-11-4 12:16


    不会的,是2或是4线还要看另一端接法。

    这端无论有多少个接点都是电池电极出来的,而且基本没什么距离,基本可以认为就是等势点。

    即便是金属护套内还另有探针的双接点探头,还要看护套和探针之间是不是良好绝缘的,否则就是看似严谨实际含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4线接法就是相当于在终点之前另引出的探测点,可以去掉长导线的压降影响。所谓更接近真值。

    但对于Dadodo、h&h这类实际测量意义不大,反正是要校准的,这类导线的线性误差是该用另外的精确电压表直接校掉。

    因无论是多位量化或是单位量化,即便是引入的精度高了,还是要另用电压表对量化误差校准的。而如果因为用了“4线法”忽略校准这一环节反而可能会有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4线的精神是保证电流测量线线阻最小(包括接触电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30 22:07
  • 签到天数: 50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11-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明行 于 2009-11-4 13:38 编辑
    4线的精神是保证电流测量线线阻最小(包括接触电阻)
    megan 发表于 2009-11-4 13:24


    不是的。

    4线法是保证在基本相同的硬件环境下(无需或尽量少采用更特别的材料),也能获得更接近实际的数值。

    另加的2根电压测量线即使很细,触点接触电阻稍大也问题不大。因承载电流极小,这些影响可被忽略,所以更准确。

    用4线法,原来的2根所谓的“电流测量线”更加无需做额外的保证,比如说线阻和触点的接触电阻。

    4线法实际上用另加的2根所谓“电压测量线”获得的电压替换的原来的电压,就相当于测量点前移了,电流测量点未动在其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来的支架?给个购买链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7-30 00:39 , Processed in 0.227060 second(s), 6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